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国画山水彩墨作品欣赏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国画山水彩墨作品欣赏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彩墨山水画家排行榜?
中国古代彩墨山水画家比较少。近代中国彩墨山水画首推张大千,其次比如林风眠、吴冠中、何海霞、黄宾虹、李可染、陆严少等。现代彩墨山水画比如施云翔、曾刚等。因为大众的评判标准并不尽相同,所以排行榜也不是固定的。
另外还有一些彩墨山水画家名气并不大,但是作品很棒,比如杨天佑、曾剑锋等实力派的山水国画作品可以适当关注。
彩墨画用什么宣纸画?
彩墨画根据画家的习惯和作品所需要的意境效果可分别用半生半熟的桑皮纸或温州皮纸,由于纸性的渗透力慢,而且是纹理多变,水,彩,墨可分结先后反复渲染,呈现出的画面丰富多彩的肌理变化。也可以用生宣泼彩,因纸的渗透张力大,墨放交融会产生不可***的奇特肌理效果,梦幻而唯美。
总之,因人因作品而易。
如何看曾刚老师的彩墨山水画,难不难画?
任何一幅好画都是经过精雕细琢的,别看画家有些画三下五除二很快搞定,换成一般人就不行,俗话说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啊!学画不容易学名家曾刚老师的画功也一样的道理,单学用墨,用笔就是够学好几年的了,没有恒心,无以学成!
中国传统的书法和国画的好劣不单单在于形的存在,其内在的“格调”才是艺术品水准高低的衡量。为什么渐江和倪瓒的作品通常笔墨很少甚至略略几笔,却感觉语言丰富而无单薄之感,而黑龚积墨甚重而无压抑、闭塞之感。这都是因为真正大师的落笔尽在实处,能游刃有余的掌控住作品的“调”。而不是似是而非的“大感觉“,所以有些作品乍一看,大感觉可以,再开油腻浮华。
依我看:1,已看不出有什么太多写生来的感觉,并不太真实,离实景差距大。2线条翻来覆去真的很单一。3墨色太焦太重。4太重山的形体又繁又密,有西画影子5,几乎没有太多传统的味道。6过度追求严谨,完美,制作太强太多,没有了抒情的意味。7,表面上追求气势,却缺失了内涵意蕴。8过于追求表面化,不耐品,画的太到位了,没有余韵想象。9色多显俗。10制作过多,缺墨法皴法。11刻意追求的完美,反到不美。12不高雅,不文气。3过度追求山形的实体性。14线条并不是传统书写性线条,变化单一。15,画面其实既不写实也不写意。16运用虚实对比过少。17虽大气也俗气18,多余的追求光影。19误导了许多不明真相学画画的人。20作画过度严谨,追求太精细,太细密,缺失主观意趣,应该是笔不到意到才好。21,曾刚老师有超强的绘画能力,作品具有独创性。结束语:对不起某些喜欢曾刚老师作品的人,我只是说了一点自己的真实看法,望理解。
任何艺术浅尝而止容易,达到一定高度必须下一番苦功夫。曾刚老师的画,即有传统底子,又有现代绘画新构图,既有个人创新,也有前人经验。所以,你想做到什么程度,就要付出多大努力。
彩墨山水画都是行画吗?行画是不是都很俗气?
你好亲,很开心回答你的问题
中国美术史上,山水画,特别是文人画派,提倡素雅,简淡的格调和意境
宋代以来,青绿山水,金碧山水逐渐消失
由于国画提倡素雅,简淡的意境,所以自古以来都提倡国画的设色,不宜太鲜艳,浓艳,所以国画的色彩太过于浓艳,甚至眼花缭乱的色彩,容易让国画作品流于庸俗,显得俗气。
中国古代美术史上,最早的国画,都会设色 在唐代的山水画,被后世称为金碧山水,青绿山水
唐代著名的青绿山水画家是展子虔,传世画作为青绿山水作品《游春图》
还有李思训父子,是青绿山水画派的鼻祖,留下了《江帆楼阁图》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国画山水彩墨作品欣赏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国画山水彩墨作品欣赏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