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水彩色相教程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水彩色相教程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水彩画调色表?
红:朱红(暖)玫瑰红(冷)
黄:中黄(暖)土黄(冷)
兰:钴兰(暖)群青(冷)
复色:紫罗兰(中),翠绿(中)
无彩色:黑(中)白(中)正好10种。
调色: 三原色: 红 黄 青
间色: 橙(红加黄) 绿(黄加青) 紫(青加红)
注意,就算是电脑中的LAB色域也不能表现世界上所有颜色,有的颜色是无法或是很难调金色和银色等一些金属色怎么调,只能买现成的
红+黄=红橙(红多黄少,俗称桔红)
水彩画颜色的调配,可以***取以下几种方法:即混合法、溶合法、重置法以及并置法。应注意的是作画过程中,根据画面需要灵活运用。
(一)混合法:把不同色相的颜料调水稍加拨动,不完全调匀,即画到画面上,使其趁湿混合,形成需要的色彩。必须注意的是:1调色的种类不宜太多;2色性冷暖不同的颜色调和时,不宜等量调和;3颜色不宜调得过浓,保持一定的透明度。
(二)融合法:在画上面直接调配所需的颜色,使之相互渗透或溶合,这种调色较生动,色彩也比较鲜明,适用于画大面积的色块。
(三)重置法:即在有底色的画面上,再加上别的颜色,有意识地将第一遍颜色画的暖一些,待全部干后,用较冷的颜色薄薄地罩上一层,使冷色中透出暖色,以丰富色彩,或先画冷色,再罩暖色,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四)并置法:运用色点和小色块,将不同色相的颜色,经水调和直接并置在画面上,只要色彩关系正确,同样可以达到表现对象的目的,使画面色彩更为鲜明,产生一种闪烁跳动的感觉。
。
关于水彩调色的文案?
调色基本观念1:
认识色彩的三大座标:色相、明度、彩度
世界上所有可见的色彩都可以从它在色环中的位置(色相)、明亮程度(明度)及该色彩的纯度(彩度)来加以确认,也称为〝色彩三要素〞。
1色相(Hue):颜色的长相,或称〝色名〞(颜色的名字)。例如:红色、蓝色、黄绿色、橘红色、橄榄绿、咖啡色、寒色、暖色….等。
2明度(Brightness):颜色的明亮程度,或是色彩与色彩之间的明暗差异。例如:蓝紫色的李子比橘黄色的柳橙要暗、咖啡色比土***暗。
怎样画好中国水彩画?
每一个艺术领域的创作都是和自己本国的文化和人文传统相关联的,研究一个国家特定时代的大师的艺术之作,就可以洞见当时的一些社会现状,因为艺术家的笔下就是他作为当时社会的公民在那时的一切感受。中国画的历史比较长了,但是流传至今,其中最主要的特点和原则依旧是带带相传之下所遵守的基本准则。和西方的油画相比也是有一些差异的。
“大象无形”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基本美学观念,意思是说,越是宏大和美好的形象,就越发缥缈和没有固定形象,我们推崇的是自然之美,而不是人为塑造的美。宇宙和天地很大,也很美,但它们没有固定形象,作为画家,也无法把它们刻画出来,所以,只能用含蓄的、以点带面的方式来表现,剩下的部分,就由观者去想象了。人的想象有多大,心中宇宙就由多大。
从这个审美观念来入手,若说起中国画,人们第一反应就会想起水墨写意画,它是通过简洁凝练的笔法和墨法塑造出物象的大体轮廓,体现一种“似与不似”的形式美和含蓄美,因为这种审美特征符合中国人的审美标准,符合大象无形的美学理念。如果水墨画画得过于饱满和逼真,就是丧失这些趣味。
但不是所有中国画都很缥缈和简洁,中国画在宋代中期之前也是很写实的,画中除过没有光影关系和立体感之外,在逼真程度和结构准确性上,并不亚于西方写实油画。只不过,从宋代中期之后,“文人画”大力发展起来,文人画忽略形似,追求神韵、意境和笔情墨趣的表现,同时注重画外功夫的修养。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国画从写实走向了写意。
而油画在西方发展了600多年,至少有500年时间都在走着“写实”的路子,因为油画刚刚诞生时,在创作手法和理念上,都是照搬已经定型的雕塑的技法,用科学手段追求造型的逼真和准确,真实再现生活原型,为人们的现实生活服务是其主要目的。油画在绝大部分时间里,都是以写实为宗,所以,在人们的意识里,油画看起来一直很逼真。
但西方油画发展到19世纪末期,写实之路走过了漫长的500多年,该探索的技法,都被一个个画家尝试过了,已经无法创造出更好的写实方法,所以,西方油画家主动拓宽了自己的艺术视野,把东方绘画的写意性吸收到油画创作中,最终实现了西方油画向现代性的转型。
不论是是中国画还是油画,都是根据不同时代的审美趣味和美学观念,在写实和写意之间不断转变。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水彩色相教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水彩色相教程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